Eng 繁體 简体 | ||||||||||||||||||||
劉項(賽馬會群智堂) 既然這是一篇分享學習經驗的文章,我首先得讓你信我。還是拿成績說話把,以下是本人上學期地成績單,爲了大家,我就不管什麽個人隱私了。 Semester B, 2010/11 (the second semester of my junior year)
其實我也不是成績一向好的學生,我上上學期的GPA只有2.98。大學三年多以來我拿過從C直到A的成績。3一直是我的底線,爲什麽3是我的底線呢?在參加某些學校就業與實習事務處的人在介紹會時介紹到,如果你想把你的GPA寫到簡歷上,那它至少得高過3。而我也不想讓我的簡歷裏“教育”這一項下面除了“香港城市大學學士學位”之外便空空如也,我也希望在結束我的學生生涯的時候還有資本說“咱成績還說過得去”。 上上學期成績掉下底線,使我很受刺激。除此之外,我對前途的選擇也讓我開始更加重視成績。在上個學期開始的時候,我下定決心畢業留美。做出如此重要的人生選擇,主要是基於我之前在美國做交換學生的經歷。在北美小城名校讀書感覺真是不一樣,談笑有鴻儒,心靜如止水,半輩子的書和思考都在那邊搞定了。可是一回到香港,也許是環境使然,除了找工作和擔心找工作,基本上就不會再有其他念頭。於是我決定畢業后漂洋過海去讀聖賢書。要想去名校,GPA無疑是決定因素,爲了實現出國的理想,也得把GPA提高。 不過人總是變來變去,經過了與多位師長的溝通和個人深刻的反思之後,我現在又不想留學了。那我這GPA不是白考了麽?其實也不一定,大學畢業的前後幾年,不同的人生道路擺在面前,我們大都瞻前顧後、左顧右盼,有時覺得出國最適合,有時又覺得先賺錢比較靠譜。我們需要嘗試,需要思考,可是不管選哪條路,我們都需要一定的條件。無論是工作還是升學,GPA都是個硬條件,都是塊敲門磚。它雖然不一定能直接幫到你,但至少能給你選擇餘地。 |